关键词 |
锂电池三元材料回收,雅安电池三元材料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回收 |
面向地区 |
全国 |
1:一般来说,高镍的三元正极材料是指材料中镍的摩尔分数大于0.6,这样的三元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但也存在容量保持率低,热稳定性能差等缺陷
2:通过制备工艺的改进可以有效改善材料性能。颗粒的微纳尺寸以及形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因此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将将不同原料均匀分散,通过不同生长机制,得到比表面积大的纳米球形颗粒
3:在众多制备方法中,共沉淀法与高温固相法结合是目前的主流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得到原料混合均匀、材料粒径均一的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表面形貌规整、过程易于控制的三元材料,这是目前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
1:三元镍钴锰材料一般是指镍钴锰酸锂LiNi1-x-yCoxMnyO2。该材料存在三元协同效应,其电化学性能优于任何单一材料,综合了LiCoO2的循环稳定性,LiNiO2的高比容量以及LiMn2O4的热稳定性、安全性和价格低的优点
2:提高三元镍钴锰材料中镍含量可以提高材料的可逆嵌锂容量。但是容易发生阳离子混排现象,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镍锂混排越严重,使材料发生不可逆的容量损失。
3:引入钴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减弱离子混排现象,稳定材料层状结构,提升材料的倍率及循环稳定性。合理调节三元材料中的比例得到性能优化的三元材料是锂离子电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
1:目前,按照镍钴锰的比例不同,商业化的三元材料产品型号从111三元材料到424、523、622、811三元材料,甚至更高的镍含量。随着镍含量递增,电池能量密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2:其中,111型材料由于制备工艺和使用环境较易控制,是目前市场产业化运用成熟的材料。
3:622产品系列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随着其生产工艺的日益成熟稳定,622产品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4:811产品仍需要继续研发,尚未有电池厂家投入大规模商业应用,这是由于镍含量太高,碱性太高,材料制备和使用都存在很大困难。
1:锂离子电池通过Li+在正、负极间的嵌入和脱出反应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Li+嵌入和脱出的可逆程度越高且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越小,材料具有越好的循环性能。
2: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发育越好,即结晶度高,越有利于Li+扩散,材料电化学性能也就越好。相反,结晶性能不好或含有杂相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
3:不同的形貌及颗粒粒度分布会影响材料振实密度及压实密度,决定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
4:一般情况下,材料粒径越大、振实密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小,越不利于Li+在材料中的脱出和嵌入。所以,控制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粒度可以提高三元材料的性能。
共沉淀法也称液相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一般以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为原料,在沉淀剂及配位剂作用下经过并流反应生产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工序后得到产物或前驱体,
与锂盐固相混合后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中煅烧一定时间后得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具有反应计量准确、反应温度低、操作简单、条 件易于控制、重现性好、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势,成为商业用 合成该材料主要方法。
但共沉淀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加料速率和搅拌速率决定材料的粒径大小、元素分布、 晶型等物性参数。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
Li等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出球形颗粒良好的三元层状氧化物LiNi0.5Co0.2Mn0.3O2。以Ni0.5Co0.2Mn0.3(OH)2 和Li2CO3为原料,配锂量为1.06。
Hua等采用混合氢氧化物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出具有层状结构的Ni1/3Co1/3Mn1/3(OH)2前驱体。考察了反应过程pH的控制对颗粒结构、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的影响。
X射线衍射光谱法测试结果中分裂的(006, 102)和(108, 110)特征峰说明材料具有层状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测试结果表明在共沉淀反应过程中(001)晶面为择优取向。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层状结构决定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烧结处理方案为经过500℃预烧结5h,空气氛围中再经过960℃烧结12h得到样品。